2016年
字級
- 大
- 中
- 小




大樹下的故事屋 精彩故事在心中發酵
2016-11-13
「2016年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的「大樹下的故事屋」系列活動,12日進入高潮,故事越說越精采,13日繼續也推出小朋友和校長老師們的壓軸好故事,讓大家一起來分享。
適逢週末,有不少帶著小朋友到佛陀紀念館聽演講或參觀的家長,因為路過雙閣樓前犀牛區前,被「大樹下故事屋」服務義工「路過、走過、經過但不要錯過」的廣播詞所吸引,決定留下來聽故事。
12時30分開始的故事,是由寶華寺的曾黎明、邱美惠、陳伊姍、藍玉青共同服務,以「用腳飛翔的女孩」來描述六龜孤兒院口足畫家楊恩典從出生、遇到蔣經國總統,到現在成為畫家的故事。說故事的阿姨交互使用流利的閩南語及國語請小朋友猜楊恩典是哪一隻腳自出生即殘告殘疾?後來她用哪一隻腳畫圖?沒有腳的她為如何按教畫老師家的門鈴?小朋友持續被這些問題吸引著,最後說故事阿姨請小朋友學習楊恩典用腳畫圖,他們才發覺「哇,不會耶,真的很難啦」。「故事是有生命的」,說故事阿姨在故事結束時,特別請家長們回家之後要與小朋友分享聽此故事後的感受,「讓故事在他們心中發酵」。
接下來是興糖國小校長蕭勳鍾帶著二年級的小朋友黃郅凱分別說「好心腸弟弟」和「松鼠先生和第一場雪」兩個故事。
黃郅凱剛開始還有點緊張,頻頻深呼吸,但很快就帶著現場聽故事的大人與孩子們一同進入故事情境,他不停地從自己準備的紙箱中掏出他與媽媽共同製作的故事道具,增加不少趣味性與真實性。當故事說到第一場雪下來,郅凱拋出一條白色布條而不是掉在鼻子上就溶化的小雪花,立刻引來一陣掌聲。最後他握拳並跺腳為故事下了一個精采的註腳「等待最重要的是堅持!」,「冬天的腳步很慢,但是松鼠如果不堅持,就會錯過美麗的雪景」。
隨後,由黃郅凱介紹校長蕭勳鍾。學生故事說得動人,校長更是唱作俱佳,說到好心腸的弟弟雖被壞心哥哥所害,但是最終他因為好心而得到好報。校長生動有趣的故事,讓現場大人小孩笑成一團,精采結束。
13日書展最後一天下午12時30分開始,在「大樹下故事屋」說故事的校長是九曲國小蕭速農,右昌國中方靜慧,共一場半個小時;說故事的小朋友則是橋頭國小的朱予虹等18位,共同說藍色星星的孩子國、horrible hair等六個故事。
適逢週末,有不少帶著小朋友到佛陀紀念館聽演講或參觀的家長,因為路過雙閣樓前犀牛區前,被「大樹下故事屋」服務義工「路過、走過、經過但不要錯過」的廣播詞所吸引,決定留下來聽故事。
12時30分開始的故事,是由寶華寺的曾黎明、邱美惠、陳伊姍、藍玉青共同服務,以「用腳飛翔的女孩」來描述六龜孤兒院口足畫家楊恩典從出生、遇到蔣經國總統,到現在成為畫家的故事。說故事的阿姨交互使用流利的閩南語及國語請小朋友猜楊恩典是哪一隻腳自出生即殘告殘疾?後來她用哪一隻腳畫圖?沒有腳的她為如何按教畫老師家的門鈴?小朋友持續被這些問題吸引著,最後說故事阿姨請小朋友學習楊恩典用腳畫圖,他們才發覺「哇,不會耶,真的很難啦」。「故事是有生命的」,說故事阿姨在故事結束時,特別請家長們回家之後要與小朋友分享聽此故事後的感受,「讓故事在他們心中發酵」。
接下來是興糖國小校長蕭勳鍾帶著二年級的小朋友黃郅凱分別說「好心腸弟弟」和「松鼠先生和第一場雪」兩個故事。
黃郅凱剛開始還有點緊張,頻頻深呼吸,但很快就帶著現場聽故事的大人與孩子們一同進入故事情境,他不停地從自己準備的紙箱中掏出他與媽媽共同製作的故事道具,增加不少趣味性與真實性。當故事說到第一場雪下來,郅凱拋出一條白色布條而不是掉在鼻子上就溶化的小雪花,立刻引來一陣掌聲。最後他握拳並跺腳為故事下了一個精采的註腳「等待最重要的是堅持!」,「冬天的腳步很慢,但是松鼠如果不堅持,就會錯過美麗的雪景」。
隨後,由黃郅凱介紹校長蕭勳鍾。學生故事說得動人,校長更是唱作俱佳,說到好心腸的弟弟雖被壞心哥哥所害,但是最終他因為好心而得到好報。校長生動有趣的故事,讓現場大人小孩笑成一團,精采結束。
13日書展最後一天下午12時30分開始,在「大樹下故事屋」說故事的校長是九曲國小蕭速農,右昌國中方靜慧,共一場半個小時;說故事的小朋友則是橋頭國小的朱予虹等18位,共同說藍色星星的孩子國、horrible hair等六個故事。
最新消息
普門寺幸福與安樂講座 信眾悠遊於山水詩詞中
2025-09-27新馬寺辦「SPM 華文試卷作答技巧學習營」 137準考生備戰學習
2025-09-27《星雲大師全集》395冊進駐頭份國中 弘揚三好精神
2025-09-27禪的自覺教育 從公案中悟入生活真義
2025-09-27溫暖中秋傳遞希望 澎湖更保會與海天佛剎舉辦關懷茶會
2025-09-27經王不可思議 開啟生命之光
2025-09-27多倫多佛光山心靈輔導實習場域 迎來首位實習生
2025-09-27福山寺攜手分會捐血傳愛 熱血匯聚愛心
2025-09-27佛大實習生端佳餚 感恩多倫多佛光人照顧
2025-09-27莊佳穎〈採紅菱〉展現在地關懷 獲《國家地理》雜誌台灣攝影佳作
2025-09-27